烂到想看的逻辑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文/于震

每文一评:

这篇文章收藏了好久(原文附后),时不时的会拿出来看一下,作者文章中的观点不止适用于电影和足球,与其他领域的诸多现状也颇有契合的地方。

如今上网,吐槽已经是一个必备的技能了,不了解网络前沿的流行语,不看几个神回复,你都不好意思和周围的人打招呼,一个笑话脱口而出,只有你没附和,瞬间一种跟不上时代的感觉油然而生,只恨昨天怎么就手贱没刷几页糗事大百科。

再谈到烂片为什么高票房,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得——看是因为想知道到底有多烂。其实大家都知道根本不是什么激发内心真善美的神作,反而有些小清新的电影得不到关注,因为小清新怎么用来吐槽?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只有美好的事物才能得到大家的议论,才值得大家去追捧,但是现实却是审丑让我们怡然自得,仿佛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生活趣味,对啊,你看笑的比花儿还灿烂。

要是真谈个修养和内涵,那种片一个电影院能睡一半,然后没说两句就给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评价,你瞬间没了底气,怎么想这评价都是骂人的话,赞美成了讽刺,吐槽获得认同,这真是TM喜闻乐见啊。

你简直就是想不通这世界到底怎么了,这游戏还怎么玩!追本溯源这或许是我们的错又真不能怨我们,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但这个速度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几代人都成了发展的牺牲品,生活多元化被浓缩成了一条,美好的生活几乎只有一个标准——花钱无顾忌。一到周五听到最多的就是周末怎么过啊!参加个什么读书会,什么公益活动你觉得那根本就是劳心劳力,怎么想也不算娱乐,但是除了逛街、唱歌、看电影,你还想不出什么成本低还更有意义的事情,一想到两边怎么才能兼顾,那简直就是一句”臣妾办不到啊!“

可是这仿佛又真的怨不了我们,经济的发展没让普通人有更多的消费能力,骑马,赏花,踏青,连打个羽毛球都觉得是高富帅和白富美才有权利干的事,我和我的小伙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啊。

所有的情绪出口集中在仅有的几个去处,于是造就了今天无吐槽,不生活的局面,无奈却又真实,你为了合群,为了不被孤立,你只能那么干,于是你习惯,麻木,最后成了推动这件局面继续僵化的一份子而浑然不知。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资本再聪明不过了,它知道影片的格调不重要,因为只要有钱,就能成为人们的焦点,那么当人们想找点乐子的时候,它成为了不得不做的选择。

中国的发展之快让我们看到了更高,更好的标准,但是过快的发展让我们的根基不深,做不出同样好的东西,而这并没有阻碍我们有一个强国梦的欲望,我们希望创新也有硅谷,我们希望互联网和IT也有乔布斯,我们希望诺贝尔也有中国,我们希望维和也有解放军,我们希望足球可以踢平巴西,但是因为根基不稳,因为制度不完善,因为改革不彻底,我们时而欲望时而失望,于是没了乔布斯有了雷军,于是莫言被热捧,于是创新工场成了标杆,于是是个人都要保卫钓鱼岛,于是足球成了人们心里永远的伤。实在不是真有什么让人仰望的力量,而是在这欲望又失望的年代,一点火光,就足以让人们去期待黎明触手可及。

 

原文:

文/草威

前段时间,发生了两件激起民愤的事,一个是《富春山居图》,一个是中国足球1比5。它们带来的话题排山倒海,日夜不歇,在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四大银行闹起钱荒的大局势下,悍然占据了舆论风暴的中心,最终在一片声讨中烂掉了。当然,这么说并不准确,它们本来就很烂,人们又偏偏习惯了一直谈论烂的东西,谈到话题也烂了,一听就想吐为止。

越烂就越受关注,如蝇逐臭,让丑的东西创造社会价值,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中国足球的烂由来已久,逐渐发展成一个高度成熟的群众发泄通道,不少人下意识里盼着它能再烂一点,当然这很难。中国电影与中国足球稍有不同,它时而正常时而无望,但眼下这种竞相花大成本拍烂片的现象,确是近几年电影市场大热之后才出现的。

《富春山居图》就是一部在奇怪的环境下拍出的奇怪电影,然后它奇怪地取得了票房佳绩。它比电影更加离奇的成功路线足以垂范天下,这有助于我们读懂今天的中国。

影评人全部唱衰,软文无人敢接,都无大碍,只要骂声别出心裁,照样维持着话题的热度。在影院里身先士卒的网络红人们没等看完就掏出手机编了各种好玩的段子,让你拍桌大笑,意犹未尽,最后他们还不忘提醒你,可千万不要去看啊,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效果相当于“未满18岁禁止入内”。种种这些,使得《富春山居图》犹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看会遗憾”的紧迫感。

烂片的调子定了,观众心里边早跟明镜儿似的,他们不是要看电影,而是为了买到一个电影话题,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你情我愿了。华谊兄弟的王中磊说,花30块钱看一场《富春山居图》,能聊一星期,值了。这确实值,观众从一部难以形容的烂片里所获得的在人群中的认同感,以及智力上的优越感是难以被量化的,就像大家看国足踢球时通过对比总能反衬出自己在人格上的高大。

社交网络给这些看完电影的年轻人提供了消费共同话题的场所,电影的好坏倒成了次要问题,重要的是能够一起品头论足、一起揶揄调侃。因此人见人骂的《富春山居图》是个烂电影无疑,但它也是个好谈资,3天破亿自在情理之中——端午假期的黄金时段,电影院里它独自开放,没有噱头上过硬的对手,天时地利再加上另类的人和。

观影文化发展成了这样:常备一颗准备吐槽的心,好像只有在吐槽中才能忘了它的烂,只有先抛弃了对它的尊重,才能哑然失笑。浸泡在这样的大众文化里,精神生活的高地被娱乐占领了,娱乐生活的高地被吐槽占领了,人们养成了吐槽的自觉性,但是忘了审美上的自觉性。

电影在今天之所以这样有群众基础,我猜并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年轻人的线下生活实在贫乏。看电影几乎是年轻人唯一消费得起的娱乐项目,尤其是对于学生,约会差不多就意味着去看电影。

这些年在中国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当一件事发展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资本的介入会改变一切,当资金量达到一定规模,怪力乱神的情况就发生了,它在市场上顷刻变得呼风唤雨、路路畅通。中国电影是,中国足球也是。在电影的牛市里,过亿的投资可以摆平院线的档期,推牛粪上席;中国的足球联赛被人遗忘的时候,重金打造的俱乐部又摇身一变成了亚洲顶级。

资本成为新的王权,它决定了大众的审美和趣味。但资本的下一个目标还是资本,在有审美自觉性的商业社会,这可能带来不断优化的美感上的愉悦,可在没有审美自觉性,尤其是在品质优劣隐然难辨的市场中,大众的趣味终会走向失落。在金元决定眼界的时代,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热爱审丑,但本质上,你无可选择。

 

电影

左岸记:我觉得这是个个案,别以为观众都是傻瓜。资本市场想拍烂片,想烧钱,那让他们去拍好了,看人们还会买多少次账?如果说人生的成长难免经历几次苦逼的事儿,那么观影自然少不了遇上几个烂片儿。也许就在下次,无论人家怎么说,我终于可以选择不看。

附个小常识:烂片当道如何选择电影?选择电影时,可以借助一些评价比较客观的网站,比如时光网。相对于其他电影评价网站,时光网上的评价相对更加公正一些,豆瓣网也有电影评分,豆瓣是很多文艺青年聚集的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我还是推荐时光网。豆瓣网的评分系统只有1-5颗星的加权平均,而时光网则根据影片印象、故事、画面、表演、音乐、导演多个维度综合评分后得出的结果,相对更加科学一些。


说明:
1.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 2008-2012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
2. 手机访问:http://wap.zreading.cn
3. 新年新增:人生旅图冷知识
4. 微博:http://weibo.com/zreading
5. 购买博客广告位:点击这里……
6. Site Meter
    




via 左岸读书_blog http://www.zreading.cn

原文链接: https://xiaonews.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25.html

blogger打不开的朋友可以试试tumblr:http://xiaonews.tumblr.com/(已被墙,请往xiaonews后加数字,目前是http://xiaonews2.tumblr.com/)
欢迎分享: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边城小报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