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常会发生这种事情: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次中美第五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91项成果虽然中国政府高调宣传,却无法成为网络热传话题。倒是中国副总理汪洋那句“中美关系如夫妻,不能离婚”,被网络言论演绎出无数歧义,成了此次会谈的“亮点”:官方宣传赞其“幽默”,民间则嘲笑恶骂兼而有之。
*从“同床异梦”到汪洋“夫妻”之喻*
汪洋在会谈中为活跃气氛将中美关系喻为“夫妻”,“不能离婚”时,根本没想到会引来那么多始料未及的丰富联想。比较客气是追问中美两国“谁是夫谁是妻,谁主内谁主外”?不客气一点的是笑问“中美如夫妻,台湾的身份是什么,难道是小三?”《环球时报》那篇谈到“中美如夫妻,日本吃醋”的文章遭到的责骂更多,说美国有无数个“老婆”,中国将自己摆在与日本争宠的位置,没有国格。
这当然是中国文化中夫妻关系的一种情不自禁的折射:1949年以前,中国一夫一妻多妾制;现阶段,中国流行一夫一妻多情妇。在“成功人士”的婚姻中,丈夫居于强势地位,握有主动权,女性在婚姻中的尊严荡然无存。因现实感受,中国网民特别在意谁是夫谁是妻,如果是西方文化,大概对此不会如此高度敏感。
——以上当然是题外的话。本文只是想介绍一下汪洋将中美关系比喻为夫妻的由来,以及中共文化习惯性地借用虚拟血缘关系与虚拟亲属关系定位各种关系,究竟有何不妥。
将中美关系比喻为“夫妻”,汪洋其实只算是引申,不是发明者。真正的发明权大概应该属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专家戴维•M•兰普顿(David M. Lampton)。在1988-1997年这十年间,兰普顿曾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从该职位上退下来后,他曾于2001年发表专著《同床异梦:中美关系1989-2000》(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Managing U.S.- China Relations, 1989-2000),该书梳理了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十年以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经济、安全、人权等各层面上的利害关系,建议两国领导人和国民如何在新及在追求共同利益中共同生存。虽然作者成书之时并未看到中美关系后来的种种摩擦与冲突,但他准确地把握到中美关系的主调,并巧妙地借用了中国成语“同床异梦”来描摹这种非友非敌的关系。
此书影响甚大,从此以后,中美关系一发生摩擦,中外观察者与媒体都习惯性地用“同床异梦”“中美婚床”来形容中中美关系,连中共在美国的喉舌《侨报》也写过“同舟共济与同床异梦,中美关系以何为主”这类文章。但这时用“同床异梦”,大多论者只是借用这一成语的主要意义,即表面上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内心各有各的打算,两者貌合神离,并没人用中国式思维去思考过中美两国何者为夫、何者为妻;当然更没有人去想象在世界多边关系中,美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是“一夫多妻”关系,其他国家与中国在建构自身与美国的关系中,位置是“小三”还是“大奶”之类,更不会有媒体发表类似于《环球时报》这种“中美交好,日本吃醋”的奇怪文章。
据一位接近汪洋的人士透露,汪洋喜欢搜集各种信息。汪主政广东之时,从广东各大学与研究机构至美英等国访问的一些人士成天泡在图书馆里,搜集整理各类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及中外关系的信息,回去上交给主管机构。蓝普顿这本书的中文版曾由香港中文大学于2003年出版,有不少书评。汪洋即使未读过全书,也大概知道这本书的书名及内容概要。至于从“同床异梦”发展出“中美关系如夫妻”之说,是出于汪洋灵机一动还是身边智囊的建议,那只有天知道了。
*滥用虚拟血缘关系背后是不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宗法文化。宗法文化强调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及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将虚拟血缘关系用于人际交往,借此强化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宗法文化的衍生物。共产文化理论上摒弃血缘关系,讲究同志情谊,但却好用虚拟血缘关系来类比共产党与人民、其他组织或国家的关系。中国人熟知的是中共常将自己与人民的关系比拟为母子关系,如“文革”及“文革”前的流行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80年代流行的“党啊,亲爱的妈妈”。国际关系中,毛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直统称为“兄弟国家”,各国共产党称之为“兄弟党”。对越南与阿尔巴尼亚称之为“同志加兄弟”,以示其特别亲密。对苏联则称之为“老大哥”,承认“以弟事兄”的等级差别。
上世纪80年代实施对外开放,中共虽然“与时俱进”地找到一些新名词构建不同层次的国际关系,但深层思维仍然未改。“兄弟国家”只剩下一个北韩,但还是将非洲、拉美一些独裁国家归类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以示与其他不同。但对美国,因为核心利益(即保住中共执政权)的考量,中共从来就没有真正信任过。在欧盟未衰落之前,中国想建立中美欧“多极关系”主导世界格局,2008年欧盟衰落之后,中国又开始与美国共构“战略伙伴关系”,在各种摩擦不断之时,经常强调中美要建立“战略互信”。中美第五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之时,正逢北京巧用斯诺登事件狠狠踹了美国一脚之后,会谈气氛并不真象中方媒体渲染得那么好。汪洋在会上致辞时也是软硬兼有,虽然用了“中美关系如夫妻”之说,但同时也不忘强调,虽然中方“愿意对话,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愿意接受正确的意见”,但对那些可能会动摇中国基本制度,损害国家利益的意见,中方绝不可能接受,“中国在这一点上会和美国一样,守住自己的底线。”并再次引用习奥会时习近平曾说 “兔子急了也踹鹰”,以此表达北京坚守底线的决心。
所以,从大盘上判断,汪洋说“中美关系如夫妻,不能离婚”,与其说是表达了一种想与美国建立亲密关系的愿望,还不如说显示了北京高层对中美关系缺乏自信。他想表达的其实是:两国日子都得过下去,一拍两散对谁都没好处。
可以说,在国内,中共喜好用虚拟的母子关系形容自身与人民的关系,是因为深知人民与其离心离德;在国际社会,中共则因为“利”字当头的无原则外交,导致自身没有几个真正的“友好国家”,于是特别在称呼上苦下工夫,用虚拟亲缘关系比拟中美关系,背后显示的就是高度不自信。
via 何清涟美国之音中文博客 http://voachineseblog.com/heqinglian/2013/07/us-china-relations-2/
欢迎分享: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0 comment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