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选择好作品

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

文/小逸

今年暑假里,有个同学到我宿舍来,看到我桌上摊放着一本《金粉世家》,拿起来翻了翻,诧异道:“你怎么看这种书啊?”我也微觉诧异,不知如何作答,只淡淡地道:“嗯,随便看看的。”其实我应该反问他的:“那你觉得我们应该看什么书呢?”不过没问也可以弥补,就是到他宿舍时看看他的书架上摆着那些书,就能得知他觉得我们应该看什么书了。后来一次,我留心看了,他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外,有一本,叫《当财富来敲门》。有时候,一个人的书架就是一个人心灵和大脑的门窗;一睹书架,对书架的主人就能知个大概的吧,这个可称为“书架窥人”。

大一时,有次我在图书馆自习,不远处坐着一对男女,应该是情侣关系的。那女生正低头看着一本书,那男生问:“你在看什么呀?”一边问一边就去翻看那本书的封面,我也正好瞥了一眼,是一本关于希腊哲学的著作,具体的书名我记不清了。女生微微地说:“嗯,我蛮喜欢看这些的。”那男生不以为然地笑了笑,然后说:“你看这个多没意思啊,你知道我喜欢看什么嚒?”“什么呀?”男生涎涎地道:“嘿嘿,我喜欢看冠希哥。”——那时正好是陈冠希艳照门的风行之期——女生疑惑地抬起头,不太懂地问:“嗯?”男生又涎涎地笑了笑。我在一旁看到这一幕,当时我将其定为是“一件叫我悲伤的路人故事”;但现在想来不再是无缘由的悲伤了,有的只是略略的惊奇:这世界好奇怪呀,也许这就是世界的神奇之处吧,正因为它的神奇叫人惊叹,却又解释不了、改变不了,它才毅然决然地继续着它的神奇本色。在那女生眼中,希腊哲学是好的作品,在那男生看来,艳照是好的作品,各有各的评价体系与审美观念吧,各有千秋,各有所爱。

而这里,我只想谈一谈我的所爱,我认为的好的作品,我如何选择我喜欢的书、电影等。我不是向别人推荐我的选择标准,只是给自己做一个纪念,好叫多年之后的自己知道:想当初在我24岁的黄金时代里,我是如何选择好作品的。都说作品出于人品,人品何尝不也出于作品。我选择了什么样的作品,也就成为了什么样的人。

作品的种类太多了,这里只说文学和电影,即书和电影。

1、多读经典,少看流行

何为经典,何为流行,何为高雅,何为低俗,真不好区分,有时还会互相转化: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总之每人心中一杆秤,一旦我心里有了一杆判别的秤之后,我就决定了要:多读经典,少看流行。

2、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及提名作品)虽不能说是最好,但是肯定也不差;自然也要看是什么奖了,我只关注几个奖——文学类:诺贝尔奖、茅盾奖;电影类:奥斯卡、戛纳、柏林、威尼斯。

3、文艺网站上的排行榜

排行榜分两种,一种是大众排行榜,一种是文艺排行榜。两者都要关注,只不过关注的目的不同,关注前者是为了知道众生相,关注后者才是为了选择好作品。

豆瓣的排行榜是一个不错的文艺排行榜,一般都是文学、电影爱好者给作品打分,作品按其得分高低排名;详见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http://book.douban.com/http://movie.douban.com/)。豆瓣号称文艺和清新,其实也只是偏向于文艺罢了,我们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就算走在豆瓣的小路上也要注意甄别,一不小心也会撞见异客、或陷入怪怪的文艺腔调。电影除了豆瓣电影之外,还有一个网站也很好,叫“时光网”(www.mtime.com)。这些网站上除了排行榜,还有书评和影评。总之较文艺——文艺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觉得非诚勿扰上一个女嘉宾说得蛮好:“我觉得‘文艺’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意思,所谓‘文艺的’,就是‘好的’。”——大意。所谓的文艺书籍就是好书,文艺电影也就是好电影;这也要看各个人是如何理解“文艺”一词了,在我的理解里,《水浒传》《天龙八部》和《谍影重重》《让子弹飞》很文艺,孟非、柯南、鸣人、张艺谋、冯小刚也都很文艺,或者也都想文艺。

有时也要警惕排行榜效应,也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比如我们看到《爱情买卖》在百度mp3上排名第一,我们一般也认为很好,也去下载它、或给它投票,如此下去它就真的永居第一了;又比如姚晨,也未必真的多有魅力,但她就是微博女王,她戴的哪是女王的王冠,只是马太效应的晕圈。

总有一日,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个人排行榜”,那是最好的排行榜。

4、名家的推荐

名家的推荐也自有一定的道理,我也不必不以为然——当然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推荐必须除外。他们列的书单和影单,大可一瞧。当然,到底哪些、什么样子的人物才是我们自己的“名家”,得我们自己去评定;当我们决定了谁是“名家”,也就有了自己的标准了。

5、同好之人的推荐

好多书啊电影啊,是来自朋友的推荐,但也要看我们的趣味相投度,如果是趣味相近或相同的朋友(或师长、网友等),定是一荐一个准。

6、顺藤摸瓜

“要找合自己脾胃的作者,最好的法子是:找个自己喜欢的作者,然后从他的书里挖他喜欢的人。比如,我第一次知道卡尔维诺、奥威尔、马尔库塞、杜拉斯这些名字,是我小时候读王小波时看到的。比如,我第一次知道胡安、鲁尔福、科塔萨尔,都是打马尔克斯那儿知道的。我第一次知道菲茨杰拉德、钱德勒和卡佛,是从村上春树那儿。有些作者特别慷慨,会把自己的宝库敞开。你去读中国诸家《文论》、《诗话》里被夸的名字——随便举些,比如《诚斋诗话》、《随园诗话》、《人间词话》,里面提到的任一位的名字,其诗其词都值得读。然后,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哈罗德 布鲁姆这些人,写点小散文都喜欢提大堆名字,你按着作者找,一逮一个准。好作者被人民推拥,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推拥,远远一看,好比论文引用率一样。书商、腰封、出版社可能是骗子,但大师不会。所以找到一个好作者,可以顺藤摸瓜揪出一大串来。大师们的眼光普遍低不到哪去。如果你怕太偏门晦涩,那就按着自己喜欢的作者书里去翻,找他喜欢的作者,一定有大收获。比如,你喜欢王小波,那他喜欢的卡尔维诺和莫迪阿诺,一定合你口味;你喜欢汪曾祺,那他推崇的林斤澜、他师父沈从文,一定让你爱不释手。”

这段话摘自张佳玮的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38484&PostID=44498403

要找好电影也可如此。

另外,我不大看广告媒体上热荐的书和电影,除非另有目的,以及少数我自己也感觉特好的例外。好作品会带动商业,但商业却带动不了好作品;又如,好作品只能被小众所掌控和珍爱——这些都是文艺与市场的歧途。

 

如何选择好作品

左岸记:如果你给好朋友推荐作品,别急着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推荐给人家,还是先想想他会喜欢看什么,然后再推荐,效果会很好。

再引用郭大路的话补充一下:无论是找书还是做人,说白了都是价值观。价值观相同就会口味相同。张佳玮同学说的顺藤摸瓜法。我举几个例子:作者推崇的顺藤摸瓜,王小波到王道乾,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非常推崇梁启超,我就找找梁启超来研究一下,果然牛逼。;作者推荐的顺藤摸瓜,如罗永浩推荐阿乙,饭饭;书系的顺藤摸瓜,比如华章经管类,都比较不错(大概率好书,不代表本本经典);出版社的顺藤摸瓜,读库是新星出版社出的,那就关注一下新星出版社,陈丹青是广西师大出的,陈存仁是广西师大出的,广西师大果断关注啊。总而言之,就像编织一张网,每一个经典的你喜欢的作者都是一个节点,顺着他上下左右读开去,总是错不了的。凡事都别设置障碍,先看看,先试试。读书尤其如此,这世界上被埋没的好书太多了,读也读不完,有机缘相遇,就认真看看序言,认真看看目录,也不枉那一翻的缘分。


说明:
1.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 2008-2012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
2. 手机访问:http://wap.zreading.cn
3. 新年新增:人生旅图冷知识
4. 微博:http://weibo.com/zreading
5. 购买博客广告位:点击这里……
6. Site Meter




via 左岸读书_blog http://www.zreading.cn

原文链接: https://xiaonews.blogspot.com/2012/12/blog-post.html

blogger打不开的朋友可以试试tumblr:http://xiaonews.tumblr.com/(已被墙,请往xiaonews后加数字,目前是http://xiaonews2.tumblr.com/)
欢迎分享: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边城小报 © 2011